單果橄欖油
一定要選特級初搾EVO
單果橄欖油(Olive Oil)
食材營養:
橄欖油是從橄欖果實提取的天然油,油中約有14%飽和脂肪,多元不飽和脂肪是11%,主要脂肪酸是一種稱為油酸的單元不飽和脂肪,佔總油含量的73%。
另外,含有高濃度的抗氧化劑多酚、橄欖苦苷(oleocanthal)、羥基酪醇(Hydroxytyrosol)、梨果苷(acteosides)、羥基酪醇(hydroxytyrosol)、酪醇(tyrosol)和苯基丙酸( phenyl propionic acids),以及木質素(lignans)和類黃酮(flavones)等,這些化合物具有抗血管新生、抗發炎、抗氧化劑、抗癌等作用。
生理功效:
- 保護心臟健康
單元不飽和脂肪飲食比低脂肪、高碳水化合物飲食,有助於降低 LDL 膽固醇、提高 HDL 膽固醇和降低甘油三酯。建議使用大於30天較為顯著。
油中的抗氧化劑多酚,被認為是一種抗炎食品和心血管保護劑。還具有血管舒張作用,有助於降低動脈粥樣硬化、中風的風險。
- 抗氧化、抗炎
慢性炎症被認為是疾病的主要因素,例如:癌症、心臟病、代謝症候群、第2型糖尿病、阿茲海默症、關節炎,甚至肥胖症。
富含抗氧化劑中的抗炎多酚,是一種天然的布洛芬(ibuprofen是一種抗炎藥物的作用相似)。研究指出,使用3.4湯匙(50毫升)特級初榨橄欖油,具有天然的止痛劑效果(相當於使用布洛芬10%)。
橄欖油中的油酸與抗氧化劑可以降低發炎指數C-反應蛋白(CRP)的濃度。
油中含有的羥基酪醇有助於免疫細胞平緩發炎反應介白素-10。
- 改善腸道健康
橄欖中的酚類化合物可增加有益雙歧桿菌的數量,在體內產生維生素和抗菌化學物質。
- 降低癌症發生率
系統性文獻回顧及統合分析指出,每天攝取3-4湯匙的橄欖油,約能降低34%的各類型癌症罹患風險,其中又以乳癌及消化道系統癌症(結直腸、口腔、咽喉、食道、胰腺)最顯著。
- 降低患糖尿病的風險
橄欖油影響葡萄糖的代謝,經由改變細胞膜功能、酵素的活性、胰島素信號傳導和基因表現等方式。增加對胰島素敏感性,可能降低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。
建議攝取量:每天1/2-1湯匙(7-13.5克),可降低心血管疾病與死亡。
烹調方式:
特級初榨橄欖油的發煙點約是191度,精煉過的橄欖油發煙點會更高,約在220度以上。
特級橄欖油來說,191度發煙點其實就適合各種煎、煮、炒的烹飪方式,建議從冷鍋冷油開始,倒油後才開火,讓溫度慢慢上升,中溫拌炒,盡量避免冒出白煙。
使用特級初榨橄欖油淋在蔬菜上或炒肉、魚和家禽。也可以將其添加到湯、燉菜和豆類菜餚中,或者用它來製作您自己的更健康的沙拉醬。
另外,不要與其他油混合或用精煉過的優質特級初榨橄欖油,這樣可讓特級初榨橄欖油高溫加熱下仍呈穩定狀態,不會分解成有害化合物。
如何選購橄欖油:
橄欖油,最常看到的四個字就是「冷壓初搾」。常見的橄欖油分級有:「特級」、「良級」、「初級(普級)」初榨橄欖油、精製橄欖油、純橄欖油等等。
冷壓初榨只是製程標準,橄欖果實榨出的第一道油,稱為「初榨」:從採收、製油到裝瓶,全程在27度以下環境進行,稱為「冷壓」。
如何辨別品質,關鍵點酸價:
橄欖油酸價在0.8以下,油中沒有任何負面風味,可能帶有果香、青草香等,才被評為「特級初榨橄欖油」。
若製程即使符合「冷壓初榨」,但果實有瑕疵,或榨出來的油因為其他因素影響,造成油耗味,這就影響到了油的品質與風味,即使是冷壓初榨都不是好油的標準。
注意事項:
- 不要選擇精製橄欖油
橄欖油也因加工技術發達的因素,經過純化、精煉,就能成為「精製橄欖油」,油沒什麼不好的味道,成為「純橄欖油」。這些被在精煉的精製過程中,讓很多營養素流失了,所以這些油的營養價值就相對就少。甚至有些橄欖油是混合其他精製油品而成。
- 選擇第一道冷搾油「單果橄欖油」
市面上的很多特級初榨橄欖油,是由不同品種的橄欖果實混合壓搾而成的。
建議選擇單一品種橄欖樹上,新鮮橄欖果搾取出的第一道冷榨油「單果橄欖油」,口感純粹,油質絕佳。
最佳賞味時間:
- 最適合橄欖油保存的溫度是11~18°C。一般建議放在陰涼處,避免陽光照射!
- 開封後,建議三個月內用完!
- 買深色玻璃瓶裝橄欖油。黃色和綠色玻璃可阻擋可能導致油腐爛的破壞性光線。
- 將橄欖油存放暗、涼爽的地方或冰箱中。冷藏時,如果油看起來混濁和粘稠,一旦恢復到室溫,它將再次變成液體。
- 在赤道以北地區的冬季(10 月至 1 月)和南半球的春末至初夏(4 月至 7 月)期間收穫橄欖的品質最適宜。
食譜:
青醬義大利麵
鷹嘴豆泥
鮮墨魚燉飯
鹽麴小番茄
衝菜
莎莎醬
青醬
日式豆漿燉菜
藜麥沙拉
七彩烤蔬